游客

狂揽2亿的《水饺皇后》,快让马丽哭惨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5-07   浏览次数:307

今年五一,走进电影院的人大概都是一个感觉:春晚提前来了。

一部《水饺皇后》让马丽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大女主”电影,拿下2亿票房,也成功让电影院充满了饺子味儿。



马丽一改既往喜剧风格,演绎了从流落异乡的单亲母亲,一步步逆风翻盘的艰辛历程。

从捡垃圾到女企业家的故事,再加上惠英红朱亚文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让一直不温不火的五一档稍微有了些期待。



不过,虽然《水饺皇后》成功登顶五一档第一,口碑却是极度两极分化。

有人评价,“本来期待不高,结果两眼通红的走出了电影院”;有人却大骂烂片,直言“一锅好食材,熬出了最无趣的白米粥。”



这部让马丽从头哭到尾的电影,观众真能哭出来吗?



从逃港难民到水饺皇后,

早就埋下爆款密码

《水饺皇后》在上映之前,手里其实早就拿着一副好牌。

在整个宣传阶段,“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就是电影的最大卖点之一。

底层屈辱-绝境爆发-命运转折的经典三幕剧,这种精准踩中大众心理的叙事策略,让《水饺皇后》在上映前就显露出爆款相。



跟其他故事不同,马丽饰演的人物原型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一生经历了很多人一辈子无法承受的苦难。

哪怕不靠后期艺术加料,也早就为电影埋下了爆款密码:

首先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被命运不断捉弄的经历。

出生于山东的臧健和从小就失去了父亲,14岁那年赶上了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无奈之下,母女三人靠着沿街乞讨一路到了青岛。

到了青岛,臧健和选择了自愿辍学进入青岛县医院当一名护工。

她说,“我喜欢读书,但如果继续读下去,妈妈可能就没命了。这样的书,我宁可不读。”



没多久,她就和一个医生结了婚,并有了两个女儿。

没想到,这种幸福日子并没过多久,命运又跟臧健和开了个极大的玩笑。

丈夫家是泰国有名的丝绸商,要回泰国继承家族产业。临行前,丈夫向臧健和许诺,等他安顿好,就将母女三人接过去。

结果,3年后再见面,在香港中转时她得知丈夫早已在婆婆的安排下重新娶妻生子,只因嫌弃她生的是女儿。



婆家愿意收留臧健和母女三人,但开出了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要求臧健和必须接受丈夫的另一个妻子和儿子。

她说,“我从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严,让我无法接受这种一夫多妻的现实,为了我自己、为了孩子的前途,我只能离开。”

思虑再三后,臧健和决定放弃这段婚姻,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其次是作为一个母亲,身上淋漓尽致的母爱。

因为无法接受懦弱的丈夫和另外一个女人,泰国的“家”不是家,青岛的家在那个年代孤儿寡母也没脸回去面对父老乡亲了。

臧健和一咬牙就在香港铜锣湾租了一间4平方米的小屋住下,连窗户都没有,阴暗又潮湿。

因为语言不通,臧建和只能去做些体力活,为了在香港活下去,她一天要打三份工:先凌晨做完护工后,早上8点就要赶到酒楼洗碗擦厕所,下了班还不能休息,晚上再接着去电车厂擦车。

现在打工人总开玩笑自己是牛马,但臧建和根本没时间想这些,她只想让自己和孩子活下去。

实在累的受不了,也只能在路上站着睡一会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

必须像开荒牛一样,要种下一棵大树让女儿好乘凉。



最绝望的时候,臧健和在酒楼干活时被一个冒失的年轻人撞倒在地,结果一检查,腰骨被撞裂。

这还不算,医生还查出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再不治疗怕是小命不保,那一瞬间臧健和想死的心都有了。

房东天天上门催款,恶语相向。但她却告诉自己,你还没有死的权利。



最后,是作为一个女企业家的强大内核。

从小失去父亲,一路乞讨活下去,结婚后又被丈夫抛弃,在异乡独自抚养女儿...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困难,也许会压垮一个人,但却激发出臧健和跟命运反抗的决心。

香港社会福利机构通知她可以领到一些救济金,她却断然拒绝,她说,“如果是我要是走了不好的路或是捷径的话,那就是一个人走错,三个人走歪。”



生病卧床期间,朋友来访,臧健和做了最拿手的饺子招待。朋友开玩笑说,这饺子这么好吃不如拿去卖,肯定赚钱!结果一句话点醒了臧健和。

第一天出摊,她连头都不敢抬,难堪地推着车子,眼睛始终看着自己的脚尖。

从家里到湾仔码头短短20分钟的路程,臧健和却觉得这是她一生中走过的最漫长、最坎坷的道路。



中间创业的过程艰辛自然不用多说,但好在这次终于有了好结果。

后来湾仔码头在台湾建厂,不仅国内爆火,后来还一路进军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北美和欧洲市场。

湾仔码头做到了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臧健和成了当之无愧的“水饺皇后”。



命运起点这么低的女性企业家,除了老干妈陶华碧,大概就只有了臧健和了。

换一种角度来说,“水饺皇后”臧健和比《哪吒》更具体的诠释了什么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马丽如此卖力,

为何口碑还两极分化?

除了真人真事,马丽的表演转型构成了另一个票房保障。

制片方显然深谙流量密码:2023年《你好,李焕英》54亿票房的成功,验证了“喜剧演员+苦情戏”的化学反应。

从喜剧女王到苦情女主,她据理力争的爆发戏,确实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演技跨度。



但《水饺皇后》,却藏着两个败笔,让马丽也很难救场:

一是百度百科味儿太浓,全靠哭戏推动。

“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这是臧健和的信条,也是《水饺皇后》要拍出的灵魂。

但有人评价:“与其花119分钟和59元看这部电影,还不如花5分钟浏览臧姑娘的百度百科。剧本完全是1:1百度百科。”



比如,煽情音乐从头响到尾,动不动就给慢镜头,就是许多人看完最崩溃的一点。

电影想着力突出女主角经历的苦难,表现方式就是大量使用滥情的背景音乐,只要女主角遇到苦难,弦乐就起来了,只要女主角准备哭,钢琴就开始当当。



就连《水饺皇后》官方账号,在宣传时也一直在塑造电影有多好哭。

电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与社交平台上哭戏PTSD的吐槽形成荒诞对照。《水饺皇后》用哭戏构建的情感洪流,最终冲垮了观众的心理堤坝。

这种创作思路暴露了影视工业的认知错位:将共情简单等同于流泪。



当观众在第N次看到主角在街头崩溃大哭时,情绪耐受力早已突破临界点。

二是全员工具人,创业沦为流水账。

所有的人物都非常的工具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一切的感情都是非常的突兀。

主角一旦有难,好心人就出来帮助的套路,遍布全片。



比如连上门收保护费的黑道大哥,都因建和维护女儿的母性想起了自家亲妈,而当场照顾起生意。

于是在此之下,影片个人成长与创业史两个主题都一笔带过。

给人一种主角受受苦、流流泪、喊喊口号,就突然致富了的失真感。



更致命的是,每个危机解决都依赖工具人:突然出现的贵人、偶然获得的商机、对手莫名的良心发现,严重削弱了故事的说服力。

讲水饺皇后,前一个小时的时候主角还没有卖出一碗水饺。后一个小时节奏过快到像电影剪辑,前场和后场场景中间没有任何衔接,像幻灯片一样啪嗒一下跳到下一张。



配角群体的工具化处理加剧了这种失衡。

最终,呈现出一种流水账质感。



催泪爆款,

其实还有其他解题思路

当创业过程被简化为励志口号,再动人的表演也难掩剧本的苍白。

很多情节都像是编剧随手扔下的催泪弹。这些问题,或许马丽不该背锅,真正的本质是打磨产品的懒惰。

比如,催泪不一定非得靠BGM和台词。

饺子卖不出去,落泪;查出得病,挂了电话蹲地上落泪;失业找不到出路,在天台上哭;

带糖水伯去吃饺子,说从此照顾他,刷刷落泪;接到母亲去世的电话赶回家中,连续两场都落泪。回到家后的那场,更是放开了哭。



法国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在《谷子与鲻鱼》中,用一锅永远煮不熟的米,喻示移民群体的生存困境。

没有花里胡哨,也没有深刻大道,只有下岗大叔琢磨着如何让生活更好。

最近评分最高的韩剧《苦尽柑来》豆瓣一路从9.1分涨到了9.6分,在面对女性困境时,也不只有哭一种解题思路。



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智慧,正是《水饺皇后》亟待补课的课题。

再比如,创业也可以拍很有故事感。

臧健和作为妻子、作为母亲、作为女儿的段落对应着片中三个人生阶段的高潮戏处理,煽情手段都是给得足足的。

而对于一个勇猛开拓出一片商业帝国的人,成就一番事业的部分却展现得十分平铺直叙。

对比同样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印度合伙人》,用15分钟展现卫生巾制作工艺的细节,成功打败《摔跤吧,爸爸》。



《水饺皇后》缺失的正是这种具象化的商业智慧,当创业过程被简化为"努力-受挫-哭泣-成功"的循环公式,再传奇的真实故事都会失去说服力。

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来自品牌方的牵扯和顾虑。


THE END
457
发表评论0
验证码
选择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公告

hello~欢迎访问一起追剧,本站全蓝光画质永久免费观看,如果资源无法播放请切换线路或等待管理修复,优先修复热播影视。

本站唯一指定网址:《heimaotv.vip》

视频 资讯明星
搜索历史
删除
暂无搜索记录
热门搜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空列表暂无播放记录
清空记录
登录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