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1987年,蒋经国看完《血战台儿庄》激动不已,不久后两岸关系破冰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次数:293

198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将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为巨人展示了一幅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惨烈而悲壮的历史画卷,令人耳目一新。今天帝哥就来说说电影《血战台儿庄》背后的故事。

1984年12月11日,作曲家杨少毅出任广西电影制片厂第一副厂长、党委副书记,主管艺术和生产。杨少毅上任后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开放不仅给国家的命运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将推动我国的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广西电影制片厂不能只拍“小桥流水人家”,或者那些拳打脚踢的警匪、功夫影片,而是需要拍一些“大江东去”的作品。就在此时,厂里的文学部主任陈敦德向杨少毅推荐了《血战台儿庄》这个剧本,这令他激动不已。


陈敦德


《血战台儿庄》的编剧是田军利和费林军两个年轻人,他们把剧本发表在《八一电影》杂志上后,整整3年无人问津。1985年3月,陈敦德偶然看到《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当即决定要拍成电影,他不仅花了3000元高价买下剧本,还从八一电影制片厂“借”著名导演杨光远出任电影的导演。

1985年7月,广西电影制片厂正式决定投拍电影《血战台儿庄》。有人得知此事后却说:“共产党怎么能去表现国民党抗日?而且还打了胜仗呢?”“我军三大战役还没拍完,怎么能先拍国民党抗日?”也有人担心:“拍这样的影片,不仅经济上冒风险,政治上恐怕也难通过。”

11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局长石方禹在北京京西宾馆主持召开《血战台儿庄》剧本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和郑洞国、覃异之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应邀出席。程思远在会上说:“未来的这部影片,将拍出两个人物的形象:一个是在银幕上拍出国民党官兵当年抗战的形象;另一个是在银幕后的中国共产党胸怀博大、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形象。”


程思远


《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剧本在经过多方研讨、前前后后17次修改定稿后,终于投拍。1986年2月5日,广西电影制片厂《血战台儿庄》摄制组正式成立。2月16日,9辆大大小小的汽车满载着摄影器材和各种物资,浩浩荡荡开赴山东外景地。

作为中日两国军队武力的残酷争斗和两个民族意志的顽强较量,台儿庄大战的惨烈程度不容回避。一个“血”字贯穿了整部电影,从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到台儿庄保卫战,影片选取的每一个会战关节,无不是血染的画面。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结尾,那个表现“血肉长城”意境的长达4分钟的镜头,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响起3次的同时,画面进入残破的城墙一隅:城头,水边,日军丢弃的铁甲坦克旁,成百上千具尸体铺成一条血路,中国军队的灰色军装和侵华日军的黄色军装几乎斑驳难辨;余火还在燃烧,浓烟还在弥漫,一面残缺不全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城墙的最高点……


《血战台儿庄》剧照


其实影片的结尾原本是“全国人民敲锣打鼓庆祝胜利”,杨光远和剧组人员却总感觉这样的结束分量不够。后来剧组在台儿庄政协发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当年访问台儿庄的《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文章:“眼前是一幅残垣断壁的景象,到处一片狼藉……”杨光远由此受到启发,将结尾改为“血肉长城”——对于血战的胜利,悲壮比欢乐更有力量。

9月15日,《血战台儿庄》完成了送审的混录双片。10月22日晚,中央书记处分管意识形态的领导来到电影局审查影片。杨光远担心《血战台儿庄》被毙掉,他专门带着毛主席语录去陪同审查,因为毛泽东曾说过:“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最终《血战台儿庄》顺利通过了审查,中央的领导紧紧握住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


杨光远


尽管电影通过了审查,但仍有一些人说电影里“国民党的旗出现太多了”“看不到共产党抗战的力量”。中央军委的一位领导听说了这些话后,反驳道:“台儿庄这仗是人家打的嘛,不挂国民党的旗,难道挂共产党的旗不成?”

1987年6月11日,《血战台儿庄》在香港首映,史诗般的主题、油画般的色彩和纪实风格,成为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从总指挥李宗仁到营长,所有重要人物都是真实的,这在当时强调曲折情节的故事片里是少见的,影片很快在香港引起了轰动。

台湾中央社在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在看完《血战台儿庄》后,当天晚上就给蒋经国打电话说:“我刚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个抗战影片,讲的是国军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了先总统的形象,跟他们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这次形象是正面的。”


《血战台儿庄》


谢忠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炳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追悼会,此时日军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蒋介石却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陈敦德介绍说:“这场戏是根据历史档案拍摄的。”这个经典的镜头画面,与大陆此前反映蒋介石的影片确实有着显著不同。

蒋经国听了谢忠侯的话后,非常震惊,他马上说:“找一个拷贝来看看。”谢忠侯马上找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该负责人经过请示中央同意后,复制了一盘影片的录影带给谢忠侯。

台湾方面收到《血战台儿庄》的拷贝后,蒋经国和宋美龄都观看了影片。蒋经国看完后感叹道:“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做些调整。”


蒋经国


不久以后,蒋经国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作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后来程思远为了表彰广西电影制片厂为两岸关系破冰所作出的贡献,欣然为其题字:“精心策划,促进统一。”


THE END
167
发表评论0
验证码
选择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公告

hello~欢迎访问一起追剧,本站全蓝光画质永久免费观看,如果资源无法播放请切换线路或等待管理修复,优先修复热播影视。

本站唯一指定网址:《heimaotv.vip》

视频 资讯明星
搜索历史
删除
暂无搜索记录
热门搜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空列表暂无播放记录
清空记录
登录账号